“以我的看法,明军敢说就绝对敢做的,我们若是反抗,那绝对会被屠掉!”

“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要与明军发生冲突,等以后平静了再说!”

“现在我们精锐尽失,单靠僧人和教众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实力,一味反抗只能徒增伤亡!”

“对,我估摸着明军巴不得我们反抗,顺势将我们屠掉,大不了迁移百姓过来!”

……

“如此说来,诸位都同意不反抗了?”

众人点了点头。

华夏历史上都出现过三武一帝灭佛事件了,现在再来一次,而且还是外域,大明朝廷会手软吗?

佛教在几国是怎么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的,众人很清楚,那是因为开国的掌权者需要借助佛教达到统一的目的,后面的国王则是想借助佛教稳定一统的局面。

借势、分庭抗礼、造势、裹挟,这是他们发展的道路。

而大明现在是大一统,而且从目前表现出来的实力看,应该还是华夏历史上实力最强的时期,更不需要借助他们了。

这种情况下,大明不可能让一个可能会威胁到统治地位的势力存在,而且还是宗教势力。

“既然诸位都同意不反抗,那就说说该如何精简和清理吧!”

听着领头僧人的话,刚刚齐齐点头的众僧人沉默了,这关系到各院的实力。

他们虽然都是僧人,但也是地盘划分的。

寺院大小决定着他们在教众、百姓心中的地位,以及国家财政的拨款等等。

“精简三成!”

“五成!”

“三成!”

“六成!”

“五成,不能再多了!”

“赞成,五成!”

“法师,您的意见呢?”

领头僧人不假思索的道:“九成,甚至更多!”

“什么?”

“九成?”

“你疯了吗?”

“古岩法师,你知不知道精简九成是什么概念!”

“不可能!”

“我们绝不答应!”

……

“安静!”

面对众人的愤怒和质问,古岩法师并没有生气,而是朝着众人摆了摆手:“虽然大明还没有开始清理缅甸境内,缅甸灭国已经成定局了,这点诸位没有异义吧!”

众人虽然脸色难看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

古岩法师继续道:“大明不可能支持我们,没有皇权的加持,僧权就无从谈起,朝廷不可能拨银子给我们,这占了我们一半的入账;

其次,缅甸的土地是王有制,大明则是还地于民,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拥有的土地都将被收回去,或者只保留极小的一部分,我们又失去了一部分入账;

第三,三五一帝灭佛采用了限制,不允许百姓给我们布施,我们也不能主动切化缘,这又少了一部分的入账。

第四,大明肯定会检查如今的寺院、佛塔、僧人的财产,很可能大部分充公。

综上所述,我们还能有多少的入账?没有了九成的入账我们还能养活多少僧人?还有没有银财修缮寺院佛塔?

所以,不是我要精简九成,而是大明朝廷的政策之下我们只能养活一成、甚至半成的僧人。”

众人脸色急剧变幻着。

若不是法师分析,他们都忽略了这一点。

甭管他们怎么传教,但都无法脱离最基本的温饱的问题。

诸国百姓为什么愿意成为僧人?因为这里管吃管住,相比能活下去,繁琐的清规戒律就不算什么了。

如果都吃不饱,住的地方风吹雨淋日晒,还要遵守清规戒律,百姓脑子有病才会想着出家。

“我们即便想精简,那僧人们也不愿意吧,终究还是有百姓想出家的!”

“僧人愿不愿意,由不得他们!至于百姓们……以后想出家的越来越少!”

法师摇了摇头:“缅甸成为大明的布政司后,大明会有一系列的政策,诸如还地于民,百姓都有耕地耕种,只要劳作,不至于饿肚子;

其次,开办学堂等等,百姓们可以在学堂学到我们各大寺院教授的东西,可以参加科举、入朝为官,不需要我们推荐了;

第三,很多百姓出家是因为不出家一次就无法结婚、经商等等,大明会命令废除这一条;

第四,你们应该知晓大明是有专职管理宗教的僧录司,有专门的律法,到了我们这里也不例外,犯罪无法庇护、也没有特殊地位等等;

综上几条,你们觉得还有多少百姓会出家为僧?”

众人再次沉默了,脸色阴沉如水。

几十年的清修的佛心满是裂痕。

“大明做的这么绝,不……”

“你怎么知道这些不是普通百姓所想?我们僧人、教众虽然很多,但你们好好想象,有多少都只是出家几天、半个月的,走一个过场而已。

真正能静下来心来、潜心清修的有多少?

如刚刚的大明武将所言一般,他们都是抱着各种目的出家的,这种人一旦我们失势,无法帮助到他们的时候,他们连看都不会看我们一眼的。”

众人张了张嘴,想反驳却不知道从哪里反驳。

回头想想过往,的确如此,他们是国教,他们推荐的人如果入朝为官,国王一定会重用,如果做生意,那一定会有很多商人结交,如果……

他们的话不是圣旨,却胜似圣旨,这是僧权。

可以说,出家为僧,就是一个通往高处的敲门砖,是普通人做任何事情的一面凭证。

如今敲门砖和凭证不需要了或者被代替了,来求的人自然就少了。

“诸位,此次事件若是做不好,我中南的小乘佛教很可能要从此断绝了!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