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。

秦时曦以及众新科进士们一起去皇宫谢恩,各位进士的官职已经由吏部录名编册。

秦时曦入职翰林院修撰,同时兼差上书房行走和六部行走。

陈曜和文芝兰入职翰林院编修,官阶正七品。

众进士皆是一脸的羡慕,前三甲入职翰林院,就相当于有了大好的前程!

特别是女状元秦时曦,她不但入职翰林院,还兼差上书房行走和六部行走,更是惹来一众进士的羡慕。

秦时曦有点诧异,按惯例,新科状元一般入职翰林院修撰,她怎么还兼差上书房行走和六部行走?

不过,她很快想通了,上书房是太子萧琰璟的地盘,上书房行走,就是给太子当助手呗!

至于六部行走,对她来说,还挺新鲜的,她非常感兴趣!

沐琼瑶和安雨彤两位女进士,分别外放至江南府的两个上县,各自担任县令一职。

她俩得知外放到江南府的两个上县,面上皆露出欣喜之色。

琼林宴上,秦时曦曾经与她俩相谈,也知晓了两人的真实想法。

沐琼瑶今年十六岁,她家庭出身并不高,父亲是宁州府一个下县的师爷,她自幼喜欢读书,且是独女,十三岁考到青云书院,恰逢皇上一道圣旨开了女子恩科,父亲思想非常开明,支持她去参加科举,她读书勤奋,一路通过了县试,府试,院试,接着到府城参加乡试,顺利通过之后,她父亲马上辞了师爷一职,专门陪着她到了京城参加会试,终是榜上有名!

如今她外放到江南府的一个上县当县令,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,当然跟着她一同去江南府赴任。

沐琼瑶还有一个想法,父亲在当地的县衙当了多年的师爷,对县衙的一切事务都比较熟悉,等她到江南府赴任之后,父亲就可以帮她处理县衙的事务了……

安雨彤今年十七岁,她与沐琼瑶比起来,她曾经退过一次婚,出于不得已,才到京城参加会试。

她出身于宁州府的一个大家族,诗书门第,她是家中的嫡次女,十四岁之前,她一直在族中女学读书,家人曾经为她订下了一门亲事,未婚夫是家中的嫡长子,比她大上几岁,只待她及笄之后,便迎娶她进门。

哪知她的未婚夫是个混的,还没有迎娶她进门,暗地里私下娇藏了一青楼女子,并且珠胎暗结。

安家是诗书门第,清正人家,人常言,有福之女不进无福之家,自是不想让安雨彤嫁给如此品行不端贪花好色之徒,于是直接提出了退婚。

哪知退婚之后,她未婚夫一家人在当地散布各种风言风语,妄图损坏安雨彤的名声。

安雨彤的父母都是明事理之人,不想让女儿受半点委屈,也不想让她听到这些流言蜚语,为了耳根子清净,于是送她到青云书院读书。

正逢皇上开了女子恩科,安雨彤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报名参加女子科举,离开家乡,远走高飞。

她的这一想法,很快得到了家人的支持。

她本就聪明,再加上有了目标,读书更加勤奋努力,一路顺利通过了县试,府试,院试,乡试,后来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到京城参加会试,也是榜上有名。

如今,她被外放到江南府的一个上县当县令,甚合她的心意,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。

她想的很清楚,也更有底气,她现在有了官职,即使一辈子不嫁人,她也可以食朝廷俸禄,养活自己和父母家人。

秦时曦对两位女进士的自我觉醒,还是很佩服的。

不得不说,皇上开女子恩科,改变了两位女进士的命运!

可天下还有多少女子不曾觉醒,朝廷即使开了女子恩科,报名参加科举的女子人数也不多。

女子不易,尤其是古代的女子,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,思想束缚,好像只能依附于男人,才能得以生存下去。

对于有女孩子的人家来说,嫁个好人家,生儿育女,相夫教子,伺候好公婆,才是她们份内的事。

到书院读书,参加科举,入朝堂为官,光宗耀祖,好像那些都是男人该做的事,与女子没有半点关系。

在世人的眼中,男人生来就高人一等,君不见,有多少人家,举全家之力,供家中一男子读书,盼他取得功名,建功立业,光耀门楣!

秦时曦看的很清楚,若想唤醒天下女人读书参加科举考试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可以说任重而道远!

但她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,她想在京城创办女子师范学院,同时,在各州各县创办女学,倾其所能,让更多的女子尽量能去读书!

女子生来并非只能依附于男人,她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,来改变自己的命运!

她要让世人看到,女子通过读书,不依附于男子,一样可以活的多姿多彩!

沐琼瑶和安雨彤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,通过科举考试,入朝为官,成为地方县城的女县令,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!

众新科进士在吏部录名以后,他们在上任之前,有两个月的假期,他们可以衣锦还乡喽!

功成名就之后不还乡,犹如锦衣夜行!

有多少新科进士,多年寒窗苦读,为的就是衣锦还乡这一刻。

秦时曦亲自送沐琼瑶和安雨彤到城门外,看着她们跟着家人乘马车离开了京城。

秦时曦六元及第,她想去一趟神医谷,将自己中状元的好消息,告知给师父和师兄们。

另外,她还想顺道去一趟苏城,带上整理好的书稿,将两套航海日志早点出版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